厦门鼓浪屿游玩路线推荐(东西方宗教文化之旅)

更新:2024-02-28 12:08:56

查看相关文章

19世纪中叶,基督教在鼓浪屿岛上传播开来,20世纪30年代岛上的佛教文化又一度空前兴盛。让我们跟随岛上的宗教建筑一起开启鼓浪屿的宗教文化之旅吧。

厦门鼓浪屿游玩路线推荐

➤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摩崖题记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摩崖题记位于笔架山的三和宫摩崖题记篆刻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由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文,记载了王得禄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募款兴修三和宫并率师进兵台湾围剿蔡牵起义军之事。蔡牵台湾起义是清代嘉庆期间重大事件;清政府历时数年调集重兵将起义镇压下去,该石刻见证了鼓浪屿岛早期对外交流中在闽台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

➤ 种德宫

种德宫祀奉闽南地区保佑世人健康平安的神灵——“大道公”。数百年持续鼎盛的香火反映出闽南民间信仰在鼓浪屿岛的传播。岛上的种德宫最初坐落于岛屿西部鸡母山向北延伸支脉西麓坡地濒临小河处,那里背山面海,是岛上最早的居民点。该种德宫建立于1622年以前,信众称之为大道公庵,后来该种德宫荒废,在今天的内厝澳地区现址募资新建了种德宫,原来的被称为旧庵,那里的小河后来被称为旧庵河。

现在的种德宫(今天的内厝澳373号)是一座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三门二进殿宇,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该建筑为闽南地区传统的祠庙建筑风格,前殿开三座门,石墙基、烟炙砖清水砖墙,石梁、石柱门脸,木构抬梁式屋架,屋面铺绿色琉璃筒瓦,屋脊配合开间为中段高左右略低的三段脊,为翘起很高的燕尾脊,中脊脊面和中脊上都装饰有龙、虎、凤、仙人、花卉等交趾陶装饰,具有浓郁的闽南建筑特点。

种德宫是目前岛上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祀奉大道公的宫观,在这里一直延续着闽南民间诸多关于大道公的祭祀仪式,体现了鼓浪屿历史最悠久且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仰,也见证了内厝澳聚落以及鼓浪屿岛屿数百年来的发展、兴衰。

➤ 安献楼

厦门鼓浪屿游玩路线推荐(东西方宗教文化之旅)

1906年,美国基督教安息日会牧师韩瑾思、安礼逊(J.N.Anderson)夫妇先后到鼓浪屿租乌路民房(今泉州路81号)传教,创办了“育粹小学” (后更名为“美华小学”);1906年到1909年,在“五个牌”海滨购地建房创办美华中学男生部;1910年增办“美华女学”。“美华”的教育理念有别于岛上其他学校,该学校利用所属大片土地,开设农场和奶牛养殖场,供学生勤工俭学,用来支付学费与生活费。

1934年,安礼逊在鸡山顶兴建一座三层楼房,设计师是一位被称为“富师”的惠安建筑工匠,该建筑开山取花岗石建造,坐北朝南,矩形平面,长21米,宽9.3米,平面格局为封闭式内廊布局。建筑对称的正立面中部设入口,首层为平台,大台阶直接引向设在二层的入口,设有突出的柱廊,柱廊由前面四根和靠墙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横三段的对称布局,高台阶,竖向三段式的立面划分,以及中部巨大的入口柱廊体现出古典复兴风格的影响。该建筑落成时正值安息日会在此举行闽南各属支会联谊会,安礼逊主持了“安献典礼”,便将该楼命名为“安献楼”。该建筑最初曾作为安息会礼拜场所。

1938年,美华男、女两校合并,迁入“安献楼”内。安献楼(今天的鸡山路18号)建筑现在作为基督教厦门美华疗养院,保存完整。

➤ 基督教教徒墓园

厦门鼓浪屿游玩路线推荐(东西方宗教文化之旅)

1840年以后,日本人在岛上浪荡山脚下设有墓葬地。西方的传教士、商人死者均葬于旧称“大宫口”的洋人墓地内,也被称为“番仔墓”,位置处于鼓浪屿岛中央。该墓地后来因建设音乐厅而仅有部分墓碑保留下来。

华人基督教教徒墓园位置则靠近安献楼,位于鸡母山西麓,至今保存完整。该墓地埋葬的基本全为华人基督教徒,也包括华人牧师、传教士,被誉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慧章的墓和墓碑也完整保存于华人基督教教徒墓园内。

小编提示:微信搜索【厦门本地灵】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鼓浪屿】即可获取现在厦门鼓浪屿最新信息,鼓浪屿船票购买方式、鼓浪屿轮渡最新航班时刻表、鼓浪屿外地游客乘船地点、鼓浪屿景点等!

本文位置:首页 > 旅游

X

[漫漫看] 电影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明星 电视节目表 你知道吗

记住网址:www.manmankan.com

Copyright © 2022 www.manmanka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