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打卡攻略

更新:2024-11-06 13:50:55

查看相关文章

鼓浪屿岛上的建筑瑰宝,约有七成源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金时期。这些楼房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各异,每一座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

船屋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这座建筑曾是英商怡记洋行的闲乐居(Anathema Cottage),历史上也曾作为汇丰银行的高级住宅,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这是一座珍贵的三叶草形平面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筑坐落在花岗岩基础上,砖木结构,只是一层高,平面向前突出的部分三面包围着外廊空间,建筑后部也有局部的外廊。从历史照片可知,早期建筑平面突出部分为通透的外廊(后期改造为封闭形式),所用的红砖柱较细,外廊不发券,具有突出的特点。

日本建筑史家藤森照信先生认为这种特殊的平面,来自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喜好多彩多变之妙的造型精神,并同时受到喜好在设计中多有变化的图画派(Picturesque)的影响。同样的实例也可见于日本长崎的英国人格洛弗(Thomas Blake Glove)住宅(1863年),鉴于其建造年代稍早,这种平面形式从长崎逆向传入厦门的可能性较大。作为鼓浪屿早期的外国人别墅,该建筑的选址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1873年闲乐居在笔架山东北端面海悬崖上建成,在别墅里就可以凭窗眺望对岸的英租界,从对岸和海峡也一眼就可以看到这座建筑,反映出西方人与东方人对场所空间、景观及住宅选址截然不同的的理解。中国地方官员曾经以破坏风水为由,反对将该住宅建在这个位置,但无奈建房者有足够的财力和影响力,并未对该工程产生影响。汇丰银行公馆及其所依托的笔架山崖壁上的三和宫摩崖题记,共同形成了一组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组合,也使该建筑一度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

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今天的鼓新路59号)位于笔架山汇丰银行公馆旧址西侧,建设年代不详,是一座二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面积970多平方米。该建筑为造型简洁的外廊式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英式砌法,顺砖浅色、丁砖深色,加上浅色的灰缝,形成墙面的装饰感。

春草堂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春草堂(现在的笔山路17号),位于笔架山西北制高点,建于1933年,是当时厦门最大的营造商——华侨许春草为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这座两层建筑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近490平方米。平面中轴对称,主体为矩形,正面设三开间柱廊,正中开间为半圆形平面的“出龟”,外廊后面中央是厅堂,其他房间环绕其前后左右。建筑整体造型端庄朴实,简洁但细部考究,强调材料质感的对比。1992年许春草之子许伍权将该建筑命名为春草堂。

观彩楼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亦足山庄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番婆楼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1927年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番婆楼”(今天的安海路36号),是一座华侨建造的大型殖民地外廊风格别墅建筑,并在其建筑布局、立面装饰、园林庭园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来自本地建筑文化与工艺的影响。建筑由主楼与东北角的附楼组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主楼高两层,各层平面四面环绕着外廊空间,主楼各层平面设置成符合中国建筑传统伦理的中轴对称,前半部是中间厅堂两侧厢房,中间东西贯穿一条走廊,后面是并排三个房间。建筑四个立面都是连续半圆拱券的新文艺复兴式外廊,外廊采用清水红砖,砖拱券与建筑的转角红砖间隔嵌入石块,形成绚丽的色彩效果,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绚丽红砖建筑的影响,也与闽南红砖厝的红白相间的装饰色彩相类似。作为主立面的建筑南立面是横向七开间的外廊,进行了着重装饰,工匠利用洗石子、磨石子、灰塑等地方流行的装饰工艺,在红砖柱上端仿科林斯柱头,以及各层檐口部进行装饰。浮雕装饰的题材非常有趣,除了中国传统的动、植物吉祥图案,还出现了黑人与白人男孩形象的小天使,据说始建时还塑有女王头像。

建筑前的庭院内园林化的处理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建筑门口是仿西式的大门,进门右侧院墙上开着传统园林的如意漏窗,建筑前平台靠墙按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处理手法设置假山,其形式与欧洲巴洛克园林中假山对自然溶洞模仿的手法相似。

瞰青·西林别墅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瞰青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3-75号)是1916年安南(越南)华侨黄仲训在日光岩下岩仔脚购地建造的别墅。该别墅为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正面为中间开间向前突出的“出龟”式外廊,其外廊较宽的圆弧拱券廊洞与较窄的花瓣尖券廊洞相间设置,加之栏杆及屋顶形式体现着浓郁的东南亚殖民建筑风格。

黄仲训的瞰青别墅建成后,在其东侧又建“厚芳兰馆”以纪念其父在安南艰难创业的业绩。1927年,他又在日光岩西北侧开始建设西林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1号),约1932年落成。

西林别墅是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大型别墅,据说黄仲训从菲律宾带回设计图纸,请上海建筑队伍施工建设。这座砖混结构的三层建筑采用对称的平面布局,正面(北侧)外廊中部加设“出龟”的半圆形平面敞廊。建筑基座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基座之上为清水红砖墙,红色的砖墙与白色洗石子装饰的壁柱、廊柱、横梁、窗套形成色彩的对比,呈现出20世纪初鼓浪屿华侨洋楼常见的立面设计风格。

黄赐敏别墅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该建筑(今天的泉州路99号)建于1922年,由工匠金奎设计。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 买下作为私人住宅。

该建筑砖木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850多平方米。建筑主体为前后设有外廊的三层三开间平面布局,建筑沿街的北面每层中间是“塌岫”式的外廊,外廊两侧均设八角形平面突出的侧厅,其顶部设略高出屋面的鼓座,各覆八棱形攒尖穹顶,形似南瓜,因此取名“金瓜楼”。

建筑各层平面相同,中轴对称,三开间的布置,符合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中间厅堂、两侧厢房的设置,只是前后以外廊代替传统院落的天井空间。建筑立面采用清水红砖墙与洗石子饰面结合,以两个“金瓜”穹顶为突出特征的北侧沿街立面集中进行装饰。柱廊的柱头、栏杆、挂落、檐口等构件,以及壁柱、墙面上都饰以精致的灰塑装饰,装饰图案的主题是花卉、禽鸟等,更为突出的是穹顶八棱的下端飞出的卷草形装饰(建筑前歇山顶的二层门楼,翘脚的重檐上也有与穹顶飞檐相同的卷草形装饰)。

另外,由于在立面的装修中,采用了水泥中掺入颜料的洗石子工艺,以及在灰塑装饰中也大胆加入不同的色彩,这使得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注重装饰、色彩大胆的建筑特色,可以说这座建筑是早期厦门装饰风格建筑中,大胆采用具有地方特色装饰的实例。

大夫第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大夫第(今天的海坛路58号)建于19世纪初,即清嘉庆年间,由来自同安石洵的黄姓家族黄斋及族人建设,由一座二落五开间大厝和两排护厝组成,大厝前有较大的厝埋(庭院)。建筑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的红砖厝民居之一。

黄氏小宗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黄氏小宗位于鼓浪屿岛上岩仔脚传统聚落原址,是从同安黄姓家族迁居至岛上的一个支系的祠堂,该建筑建于19世纪上半叶,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

该建筑为一进院落,原建筑南侧建有护厝。现在的黄氏小宗(今天的市场路66号)只剩下院门和正房,院落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院门为砖木结构,条石门框上方嵌“黄氏小宗”石匾,门头出挑木构架,上面覆板瓦。正房三开间,闽南传统红砖厝式样,屋顶为舒展的高起翘的燕尾脊屋顶,铺红色板瓦。

这座小院是最早来到鼓浪屿岛的西方传教士的居所和布道场所。1842年,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雅裨理与甘明医生在鼓浪屿活动期间,曾在这座建筑租住,甘明医生在这里行医,因此这里也曾是近代厦门第一个西医诊所。后来,黄氏族人也曾利用这座祠堂空间开设私塾,1898年戊戌变法后与时俱进地改称“普育小学堂”。

四落大厝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鼓浪屿的四落大厝,是指岩仔脚聚落留存下来的四组红砖厝建筑物组合的民间建筑。它们于19世纪20至40年代,即清嘉庆、道光年间,由黄有山、黄晶斋、黄石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筑群。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四落大厝布局上遵循着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背靠日光岩山坡,面向厦门方向鹭江(海峡)海岸的田地。目前较完整地留存下来的四座院落分别是靠东北的中华路25号,靠东南的中华路23号,靠西南的海坛路35至39号,靠西北的海坛路33号。中华路25号是黄晶斋长子黄崑石的住宅,第一落(进)正房挂“大夫第”匾额,是两落(两进)三开间带护厝(厢房)的院落。中华路23号是与中华路25号同期建成的院落。海坛路33号,是两落三开间右侧带护厝的院落,其护厝经过近代的改造,在原有砖墙结构基础上加高一层,加高的部分采用洋楼“叠楼”的做法。另外,建筑背后的西南角又加建了三层高的窄长洋楼。

海坛路35至39号,是近代经改造的红砖厝的珍贵实例,这是一座第一落(前屋)三开间,第二落(后屋)五开间,两侧带护厝的院落,特别的是,除第一落外,其他各部分都在近代经过洋楼化的“叠楼”改造,其中第二落改为两层的“叠楼”,朝向背后,设置了五开间的梁柱式外廊,左侧的护厝在东北角朝向海坛路33号房前的窄厝埋,设置了八角形平面突出的带圆弧拱券的两层“叠楼”,与海坛路33号红砖厝的传统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褚家园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褚家园由一栋建于1932年的老别墅改造而成,拥有近平方米的庭院。由于是老板的祖宅,这里没有夸张的广告牌、没有俏皮的直传语、没有荒诞离奇的故事,只在巷陌上开了一孔两人宽的小门,挂着一块条形漆木招牌:咖啡馆院内则别有洞天,享亭如盖的古木、错落有致的花草中布设着桌椅。还有那隐约浮动的咖啡香气相得益影切都保持着鼓浪屿原来的样子”。

黄家花园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黄家花园(今天晃岩路27、29、31号)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1920年回国定居时兴建的别墅,他创办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向林尔嘉购买了晃岩路的中德记洋行楼房,改建为黄家花园,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共分为北、中、南三座住宅,建筑面积共4500平方米左右,呈中轴对称布置,主体建筑居中并向西后退20余米,形成东侧中心花园。

黄家花园中楼为1921年委托上海裕泰公司建造。建筑高两层,整体呈现当时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特征,造型洗练,却不显单调,富于现代感,建筑自身体型的设计与花园及南、北楼建筑的空间关系也显得别具匠心。建筑平面接近方形,一层部分四面均有回廊围绕,东面入口由两侧台阶向上进入,建筑西面外廊为半圆弧形,外侧为较低地势,自然形成阳台的感觉。整座建筑外装修全部采用洗石子饰面,施工技艺十分精湛,台阶、外廊的地面,室内楼梯连接的走廊、扶栏等都采用上等意大利白玉大理石。

除了山花、檐口的线脚,工业感十足的铁管栏杆及外廊方柱的柱头作施工精细的装饰艺术风格仿剁斧凹槽外,建筑外观无多余装饰。南北两座楼建设时间较早,建筑的墙面结合门窗框、壁柱、拱券、山花、女儿墙都进行了精心的装饰,装饰细部模仿西方古典建筑,屋顶老虎窗部分设计为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性山墙面。东侧花园为仿巴洛克风格的设计,中间是内圆外方围栏构成的喷水花坛景观,中圈设圆形喷水池,外圈围栏四角设灯柱,两重围栏短柱上方摆着盆栽花卉,围栏、短柱、喷水、灯柱都采用华丽装饰,与南、北楼建筑风格相一致;左右两侧各设围栏围成椭圆平台,采用简洁的装饰艺术风格装饰,与中楼风格一致。

整组建筑和园林通过对早期外国人宅园的改建,在整体格局的改造中注入传统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对西方华丽建筑的模仿,也有对现代建筑新潮流的追逐,体现出鼓浪屿近代建筑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对时代流行建筑风格的追求。

廖家别墅(林语堂故居)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从兴贤宫旧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马约翰纪念广场)进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条深巷内,有一块小场地,它的西、北两侧,一座建筑面朝西,建在高台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为“立人斋”,这两座建筑就是廖家别墅。两座建筑都是建于19世纪50年代的殖民地外廊式洋人住宅,后来被闽籍实业家廖悦发购买,具体时间不详。

朝西的建筑(今天的漳州路44号),平面呈“凹”字形。建筑西面地势较低,设置了较高的防潮层,使得建筑西面主入口前设置了很高的大台阶。上了大台阶是建筑东部入口处的外廊空间,正面为新文艺复兴风格的连续圆拱外廊,外廊上部可以看到后面大面的三角形山墙。外廊空间后面是建筑矩形平面的主体部分,进入入口,中间是贯通前后的回廊,两侧是房间。这部分建筑整体覆盖在大型人字屋架支撑的屋顶之下。穿过中央的通廊,到达建筑后面庭院,其两侧是建筑后半部伸出的两翼,是比较局促的两层楼房,朝向内庭院环绕着方柱平拱的回廊。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1919年与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结为伉俪,婚房就在该建筑内。朝南的是一座两层的建筑(今天的漳州路48号),也是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层高的建筑。建筑入口在首层中间的券洞内,入口上部横嵌书写着“立人斋”的牌匾。

海天堂构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娘和黄念忆共同于1920年到1930年间建成的宅园,由门楼与五座建筑组成的大型宅院,总占地6500平方米。整组建筑用地购自西方人的联合俱乐部,对原俱乐部建筑进行改建并逐渐完成整组洋楼群的建设。建成后的海天堂构建筑群由四座殖民地外廊风格的洋楼和最后建成的中西合璧风格的“中楼”组成,与之前联合俱乐部建筑的别墅及沿地块边界建围墙的空间处理手法不同,改建而成的海天堂构院落,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礼制空间意向的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总平面设计。以本组建筑中最重要的中楼建筑为中心,以对面地块施光从宅(后来的黄荣远堂)为对景,建立轴线。由院门进入,门口两座洋楼(今天的福建路34号、42号)距离较近,形成狭长的空间,再向内是中楼正面宽阔的广场,形成面对重要建筑欲扬先抑的传统礼制空间序列,中楼两侧是另外两座洋楼(福建路36号、40号),形成主从关系。

海天堂构内居中的中楼(今天的福建路38号)堪称鼓浪屿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筑,整体风格呈现厦门装饰风格与“嘉庚风格”的折衷。这座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矩形平面,前面及两侧设置外廊,正面当中是作“出龟”处理的外廊空间。建筑的屋顶为岭南风格歇山屋顶,“出龟”门廊之上作重檐四坡攒尖小屋顶,屋顶飞檐作闽南传统风格的高高起翘。屋顶内部结构并非传统样式,从室内看,在歇山屋顶的正中及“出龟”前廊下各有一个木制穹窿式藻井。建筑的外墙、廊柱均采用烟炙红砖清水作法,两侧外廊钢筋混凝土额枋上作仿斗拱构件,额枋下设混凝土雀替、挂落;外廊廊柱外侧设预制混凝土宝瓶栏杆,上设栏板,作浅红色磨石子面层;屋顶屋脊、飞檐、檐口下均设预制灰塑或木雕装饰构件,做工精美。

黄荣远堂

厦门鼓浪屿建筑品鉴主题旅游路线推荐(经典建筑观赏)

建于1920年的黄荣远堂(今天的福建路32号)是鼓浪屿华侨花园洋房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该建筑早先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的别墅,1931年,被华侨黄仲训买下,将其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办事处总部从泉州路74号迁至该建筑。整座院落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在建筑西北侧另有附楼。

建筑的平面显示,该建筑风格受曾在东南亚殖民建筑中流行的帕拉迪奥风格影响。主体建筑高三层,坐落在花岗岩砌筑带石栏杆的高台上,其正立面入口处是高两层的半圆形平面“出龟”柱廊,由四根仿塔斯干式巨柱支撑,十分壮观。顶层平屋顶的平面逐级后退,形成朝向前方的一些凉亭空间,另外建筑南角圆形平面的顶层设置了一座攒尖的西式小凉亭,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建筑生动的天际线。建筑的柱头、檐口、门窗、阳台等各部装饰甚为丰富、精美,巴洛克的曲线式设计是常用的主题。

建筑南面是宽敞的庭园,院内为中西合璧的园林。黄仲训请人在庭院中央挖出中轴对称、具有西方园林特征的双圆形嵌套形式的水池,与主体建筑轴线相对,在水池正中放置了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太湖石,位于院门与主体建筑之间,属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庭园西侧是人工堆成的中式云墙假山,假山上建有休憩观景的两亭一榭,高低错落,曲径相通,为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庭院中种植桉树、柠檬、槐树、榕树,并种植迎春等各种灌木。

小编提示:微信搜索【厦门本地灵】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鼓浪屿】即可获取现在厦门鼓浪屿最新信息,鼓浪屿船票购买方式、鼓浪屿轮渡最新航班时刻表、鼓浪屿外地游客乘船地点、鼓浪屿景点等!

本文位置:首页 > 旅游

X

[漫漫看] 电影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明星 电视节目表 你知道吗

记住网址:www.manmankan.com

Copyright © 2022 www.manmankan.com 版权所有